020-34371477

020-34385911

13316087099

15815815407

我是同性戀,無法接受自己,很痛苦壓抑怎么辦?

發布時間:2022-04-11 17:10:30    點擊:1252
分享到:

  同性戀是正常的嗎?

  隨著LGBT知識的普及,很多人認識到同性戀只是一種性取向,并不是病。

  然而,不少人對同性戀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偏見,認為同性戀是異類、不正常。

  也有一部分人無法或不愿接受自己的同性戀取向。

  網友咨詢:

  我26歲,是個男同性戀。

  一直無法接受自己,內心很抑郁,經常食欲不振,有睡眠障礙,內心焦慮,很害怕未來。

  我多么希望自己喜歡的是異性啊,這樣就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,風平浪靜、細水長流地過完這一生。

  可是我對異性沒那種感覺,做朋友當哥們可以,沒辦法想像和異性婚戀。

  曾經為了改變性取向做了很多傻事。我也介意被別人看出來是同性戀,不敢在同性戀圈子里深入交往。

  我害怕不被接受,害怕被人發現自己的不正常,所以逃避社交,習慣隱藏自己。

  雖然有喜歡的同性,但只能默默地暗戀,因為知道一旦被察覺,隨之而來的就是被疏遠,甚至連做朋友都成為奢望。

  每次面對父母的催婚,都異常難受,不知道怎么面對。

  一度想要向父母出柜,但做不到,不愿看到父母痛苦。

  我很想改變,真的希望自己不是gay,感覺活著很煎熬,同性戀可能會遭到社會的歧視,我該怎樣告訴父母真相?

  應該如何承受住壓力?

  真的不知道以后的人生該怎么辦,應該怎么處理好?

  是否存在改變性取向的可能?

  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咨詢師、性心理咨詢師李建學解答:

  對自己的性取向感到焦慮、壓抑,無法面對和接納,但又無力改變,令自己痛苦不堪,你矛盾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。

  當一個人懷疑或認識到自己是同性戀時,都會有一個痛苦的過程。

  首先是吃驚、迷茫,質疑困惑,“我是誰?”“我為何會這樣?”會悄悄與周圍人去比較,內心產生很多沖突。

  而且,當今社會對同性戀雖然包容了很多,但歧視還在,這也造成了很多同性戀者的心理壓力。

  同性戀者害怕家人不接受,擔心社會的不認同、害怕工作受影響,恐懼未來孤獨無依。

  當面對不知情的家人的催婚,更是苦不堪言。

  有些同性戀者可能是自始至終無法接受自己的性取向,害怕成為“異類”,內心很痛苦,于是想要改變性取向,成為大眾認可的“異性戀”,

  這樣至少會感覺更加安全,無論是婚戀、工作還是未來人生之路都會更順暢。

  這是大多數人想要改變自己性取向的原因。

  那么,該如何去面對當下的階段呢?

  一、給自己一些時間和耐心,先不急著給自己貼標簽

  對于一個新的事件,我們需要一個過程,充分去了解它,應對它。

  同性戀與一個人的性取向有關,如果覺察到自己的性幻想、情感欲望對象是同性即為同性戀者。

  但是,一般同性戀者也并不排斥異性,反而很多人會與異性成為好哥們好姐兒們。

  所以,先不急著給自己貼上“同性戀”的標簽,而是保持耐心,多一些探索和了解,看看自己對戀愛和性有一些怎樣的感覺和想法,從而更全面地了解自己。

  當你了解了更多,可能內心的焦慮和恐懼感也會下降,也許會發現有更多的可能性。

  二、關于性取向的調整

  在同性戀者中,有一部分人屬于先天因素導致,有一些更多是后天的養育環境和成長經歷導致的,還有一些人既有先天因素,也有后天因素。

  無論哪種因素形成自己的性取向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學會接納自己的性取向。

  如果接納不了導致自己長期處于矛盾沖突中,就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。

  如果孩子處于青春期(12歲-18歲),這個期間是人一生中性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,對性信息及與性有關的資訊充滿好奇。

  也許在這個時期,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具有“同性戀的取向”,甚至孩子自己也堅決地認為自己是同性戀,

  但孩子在成年之前的所謂同性戀傾向并不一定就是同性戀,因為孩子對于性的認知和取向仍處于探索階段,尚未定性。

  甚至有些堅稱自己是同性戀的人,早期還有過異性戀的經歷。

  比如,有個18歲女孩子曾經有過異性戀受挫的經歷,后來因同性戀給自己的困擾尋求咨詢,

  經過一段時間心理咨詢后,發現自己在潛意識中用同性戀的方式來反抗父母,

  她之所以和同性在一起感到非常放松和快樂,源于做了一件令父母抓不住的事情,同時又逃避了情感挫折帶來的內心壓抑和苦惱。

  所以,在心理咨詢中,對于未成年人,一般不會給其貼上“你是同性戀”的標簽,而是與其探討,看見未來發展的“無限可能性”。

  三、關于同性戀的認同

  “同性戀”已經被各種疾病診斷標準中剔除,在心理學界、醫學界不再把同性戀看做是一種疾病,承認了它的正常性。

  心理學者理查德提出,同性戀身份認同一般要經歷4個階段:

  身份感知、身份認同迷惑、身份認同預設和身份認同固定。

  但無論是從內在還是外在,人們發現、確定并接受同性戀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  在心理咨詢中心,同性戀者多是因為以下相關的一些問題做心理咨詢。

  1、自我接納與適應社會

  有些人發現自己是同性戀,卻從心底里厭惡,無法接受。

  這種人會非常痛苦,內心常常處于糾結和矛盾中。

  明明只對同性有感覺,甚至深愛著某個同性,但超我卻不允許自己這樣做。

  社會輿論的壓力、傳統的道德教育、父母家人的觀點和期待、周圍人的偏見,也會讓他們認為同性戀是可恥的,又無奈自己偏偏是這樣,從而陷入自我否定、自責和痛苦中,甚至抑郁自殺。

  倘若因為性取向而出現了焦慮、抑郁、恐懼或者內心的沖突,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,獲得更多心理上的支持。

  2、關于向父母“出柜”及其應激與適應

  和向朋友出柜不一樣,越親近的人往往越容易彼此傷害。

  而且父母那一輩的人,對于LGBT群體普遍認知程度不高,甚至還可能有很多偏見,把同性戀等同于“性變態”,這往往會給雙方的溝通造成很多障礙。

  而大多數人仍然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祝福,如果能夠在父母面前展露最脆弱、真實的自己,這是意義非凡的。

  有些人在出柜前,嘗試有意無意地給父母科普同性戀相關知識,讓父母知道同性戀是正常的,并不可恥的。

  但真的說出了真相,有些父母的負面回應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巨大的創傷,他們的失望、羞恥、憤怒和拒絕,

  甚至以斷絕親子關系來逼迫孩子改變,給孩子很大的壓力,也讓親子關系、家庭關系充滿沖突。

  那么,如何向父母出柜,盡量減小對他們的傷害?

  出柜后面對周圍人的非議,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?

  如何去應對父母的拒絕和強烈的反應?

  如何用感情打動父母,讓父母慢慢接受?

  這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,是需要做好心理建設,有一定的準備和策略的。

  3、關于跟同性或異性“婚姻”

  由于同性戀的社會輿論壓力太大,很多人迫于環境、家庭的壓力而選擇與異性結婚生子,來掩蓋自己的同性戀取向,這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焦慮和痛苦。

  這就導致“同妻”“同夫”群體的出現,這給伴侶帶來了極大的驚喜心理傷害。

  這些伴侶在婚姻會被同性戀丈夫/妻子冷落,難以得到情感關懷,而且正常的性需要難以得到滿足,婚姻難以幸福。

  如果堅持同性戀的戀愛、婚姻模式,如何過好以后的生活?

  有人在和同性戀愛人的交往中,遇見了情感中的常見煩惱,如找不到合適的同性伴侶、相處問題、背叛問題、關系不穩定等等,從而求助心理咨詢。

 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結語:

  敢于面對自己的性取向,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愛情和生活,確實不易。

  如果你由于同性戀取向而陷入了困境中,不妨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的幫助,及時化解困擾,減少自己、他人的痛苦,更好地自我接納,適應社會,幸福生活。

  * 本文為中心原創文章,已做原創保護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

相關閱讀推薦:

青春期兒子被叫“老婆”,這是“同性戀”或“性別認知障礙”嗎?

歡迎入柜:同性戀的我,竟然愛上了異性,這正常嗎?

我真的是同性戀嗎?同性戀的身份認同不同階段


溫馨提醒

當您或孩子出現情緒、學習、行為、人際等心理問題,或你們的親子關系出現問題時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wap.020xlx.com,切勿延誤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!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時,可以聯系m.020ljx.com,您的困擾有我們的專業幫助! ?

心理咨詢預約熱線:020-34385911,34371477, 心理咨詢預約微信:13316087099,15815815407

廣州李建學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
江南西總部:廣州海珠區寶業路46號江南花園D座1703室(廣百新一城樓上)

江南西分部: 廣州海珠區寶業路46號江南花園D座3006室(廣百新一城樓上)粵ICP備16042130號 技術支持:華創網絡

王爷吃大胸丫鬟的奶水NP文,被多个男人调教奶头玩奶头,嘬弄她的小奶头高H